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1
论文摘要: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人抚养比不断上升,必然对养老保障制度产生了直接冲击。我国职业养老保障制度在发展的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实现了制度的基本转型,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养老金账户统账结合制度的创新,以及养老关系的成功转移。但是,我国的职工养老保障制度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退休者的待遇不公,无法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养老保障管理的职责不清;养老金账户的空账运行。因此,本文基于人口老龄化,分析我国养老保障的不足,为以后的改革方向提出建议。构建以缴费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支柱的多层次的职工养老保障体系,辅之以名义账户制度。
论文关键词:职工养老保障;人口老龄化;多层次养老体系
一、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在改革中取得的成就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制度的基本转型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整个养老保障制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由原来的劳动保险制度改革而来,从整体上实现了从国家单位单一保障制度到国家社
f会保障制度的转变。原先的单一保障制度采用的是“国家包办、单位负责、封闭运行”的模式,国家统筹规划的单位保险包揽了单位职工的养老,和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呼应。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单一模式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给国家和单位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就业形势的多样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被养老保障制度排除在外;单位封闭运行的保险制度限制了劳动者的自由流动,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行改革,建立由用人单位或雇主与劳动者共同分担责任,政府辅之以补贴的责任分担机制。这种分担机制不仅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惯例,而且有利于增进劳动者的权益意识,减轻了政府和用人单位的财政负担。
促进了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原先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作为国有企业的配套制度而存在,但是在国有经济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国有企业不得不面临市场竞争的残酷淘汰,劳动合同制的推行也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不再享有终身保障。因此,在企业改革或效益低下的背景下,退休人员无法按时领取足够的养老金,老年贫困现象加剧。如果,养老保险制度不再改革,退休人员的贫困危机必将引发社会危机。改革后的以社会统筹为主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避免了市场经济改革对退休人员权益的损害。同时,养老金增长制
f度的建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