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1、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不清,干部短期行为严重。一些地方县、乡镇干部调动频繁,“一任班子一个调”,思路不清,政策措施缺乏连续性,短期行为较为严重。有的县脱离实际,倾全县之力搞“形象工程”,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一些产业链长、开发时间长、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受到冷落;有的缺乏自力更生精神,“等、靠、要”的依赖性严重;有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观念落后,抢抓机遇意识不强,坐失发展良机;有的盲目决策,造成投资失误;有的县域经济体制缺乏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行动迟缓,市场主体发育不全,致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慢。2、县域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区县乡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有的乡镇还没有通柏油路,能源供应特别是电力供应严重不足,而且一些地方的电价偏高,目前我区平均电价每度0338元,高于西部各省市平均电价0028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县域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效果,一些好的项目由于基础设施跟不上而无法在县域落户。一些县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排灌能力不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制约了农业的发展。3、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县域经济信贷支持乏力。2002年,全区县级财政收入仅占全区的46,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294元,80以上的县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才能发工资。相当部分县(市)历史债务包袱沉重,导致县域信用环境恶化。设在县域的邮政储蓄只吸储不贷款,而商业银行的改革使其在县域的网点大幅度减少,保留下来的机构网点多数变成吸储机构,大量资金从县域被抽走,流向城市。由于商业银行对贷款要求高,以中小企
f业为主的县域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作为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信贷支持乏力,难以满足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贷款要求。财政紧张、债务包袱重、信贷支持乏力,这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4、县域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县级政府调控乏力。有的县(市)由于制度建设滞后,透明度低,部门管、卡、压和“三乱”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门槛低、巷子深、陷阱多”和“筑巢引凤,关门拔毛”的现象时有发生。沿海铁路运价偏高,我区铁路每吨公里运价00946元,比国家铁路每吨公里运价高00201元,投资软环境欠佳。另一方面,随着工商、税务、土地等部门划归垂直管理,大量审批权上收,县级政府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审批权的高度集中,使县域的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