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区、八步区等经济总量排前10名的县(市、区),其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区县域的2653和2225;而天峨、巴马、合山、东兰、金秀、凌云、西林、那坡、凤山、乐业等经济总量排后的10个县,其
f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仅占全区县域的268和322。从平均水平看,全区10个经济总量排前10名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84358元,而经济总量排后10名的县仅有18431元,最高的东兴市与最低的凤山县比,相差8倍;人均财政收入最高的县同最低的县比,相差15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兴安县同最低凌云县比,相差26倍。3、县域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特色优势产业群体尚未形成。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偏低,第三产比重虚高,2002年全区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394266340,与全区的243352405相比,第一产业高出1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65个百分点。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相当于全区1990年的水平。调研中发现,我区多数县以发展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为主,而且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许多县除了蔗糖以外,没有别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有的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导致县域经济发展步履维艰。4、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还比较落后。2002年,全区有73个县(市)的工业率(即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之比)不到1,说明我区大多数县(市)还未进入工业化阶段。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控下,原来五小工业和多数乡镇企业已关闭,一些县至今尚未找到发展工业的新路子,个别县工业增加值只占生产总值的10以下,还处于农业社会阶段。同时,在现有的县域工业中,资源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缺乏能有力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科技含量高、对产业起支撑作用的创税型大项目。在城镇化方面,我区中心城市带动力还不强,城镇规模普遍较小,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建设品位、环境质量等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仍然没有得到消除,产业对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城镇化水平比较低。5、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别比较大。近年来,我区农民增收缓慢,2000年至200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64元增至2012元,年均增长387。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5,两者相差6个百分点。
(二)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我们从调研中了解到,思想不够解放、发展思路不清、干部短期行为严重、发展资金不足、发展环境不佳、政府调控乏力等是我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快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