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治疗前的30。有效:住院期间,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随访中,
f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住院期间,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
减少不足30;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随访中,三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值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2主要检测指标(血糖)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住院期间,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随访中,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正常,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有效:住院期间,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随访中,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住院期间,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随访中,糖化血红蛋白值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应分别进行疗效评估。3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方法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
)(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二)评价方法1采用证型的半定量量表对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方法消失:疗前患有的症状消失,积分为零。好转:疗前患有的症状减轻,积分降低,但不为零。无效:疗前患有的症状未减轻或加重,积分未降低。2代谢控制目标评价方法按1999年亚洲西太平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控制目标评价(表1)。
f表1:1999年亚洲西太平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控制目标
理想
良好
血糖(mmolL)空腹
46~61
≤70
非空腹
44~80
≤100
HbA1c(%)
<65
65~75
血压(mmHg)
<13080
>13080~<14090
BMI(kgm2)
男性
<25
<27
女性
<24
<26
TC(mmolL)
<45
≥45
HDLC(mmolL)
>11
11~09
TG(mmolL)
<15
15~22
LDLC(mmolL)
<26
26~33
差>70>100>75≥14090≥27≥26≥60<09>22>33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f附件1
《糖尿病的入院指南》(简化进入入院标准)
本指南用于确定由于与糖尿病的相关原因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下列情况下,适宜住院治疗。
1威胁生命的急性代谢并发症。2新诊断的儿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