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
f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个人本位论主张:(1)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2)教育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本性,增进个人价值;(3)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4)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主张:(1)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3)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4)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在处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关系的问题上,两种主张各执一端,割裂了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走向对立,因而都是不科学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辨证统一起来,才是唯一科学的观点。
5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什么?(1)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2)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3)教育目的确立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6.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中,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为各育提供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五育各有自己的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不能互相取代的;同时它们又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的、相互促进。在实践中,要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五育”并举并非要求学生门门百分平均发展,要正视学生个性差异,把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7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4个基本问题:①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②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③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4个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出发点;选择教育经验和组织教育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它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系统运行的结果检验和基本保证。8课程标准包括哪些内涵?(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3)它提出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