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综合性扶贫成未来扶贫开发新趋势中国经济新闻网20130125105512
■本报记者牛福莲
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下称《纲要》)的颁布实施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召开为标志,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新阶段。同时,党的十八大确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作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体布局和相关战略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扶贫开发将面临哪些新挑战和新机遇、新要求?相应的扶贫开发体系应怎样在理论上予以有更好地解释和创新,在政策上又该怎样更好地应对?
在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办的“新形势下贫困问题研讨会”上,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黄承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地区上看,重点难点在贫困地区;从群体上看,重点难点和需要重点支持的是既有的贫困群体和在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贫困群体。伴随新形势下贫困
f内涵及减贫目标等正在发生的新变化,扶贫开发体系也面临着相应的改革、创新及完善任务。
扶贫工作需要注重相关宏观环境分析
“以往的扶贫工作对理论研究和趋势判断重视不够,扶贫工作有时被看成可有可无的工作,在社会建构中将处于边缘位置,在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体现不足,这种定位让我们容易忽略宏观环境的分析。”黄承伟认为,贫困问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贫困问题的分析需要对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系统、客观分析。
对贫困问题宏观环境的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点:一是全球发展的新格局会对世界和中国的贫困产生影响。全球化的每一个方面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其中,中低收入人群受到的影响最大,要注意这种变化对贫困和减贫问题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之一。
二是国家角色定位的新变化。我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内部发展的新需求和国际社会的新期待,决定了我国出台更均衡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贫困问题的解决、弱势群体怎样分享经济成果等都是其中的重要问题。
f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和新要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减贫理论研究的完善不仅是提高扶贫工作效果的需要,更是中国发展理论体系完善的需要。
四是“五位一体”的布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所提出的新要求。贫困问题的解决必须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去认识、布局。
黄承伟认为,目前,西部大部分地区和中部部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