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中更是处于垄断地位,大型三甲医院几乎95以上的项目都选择进口试剂,只在少量项目上采用国产试剂。国产化学发光自2011年第一台上市后才真正起步,首先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装机,目前二级医院采用国产设备和试剂较多,根据新产业和安图表生物年报,其在三级医院的装机占比在3040。市场占有率方面,预计罗氏相关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大约在35,雅培20、贝克曼15,西门子12,四大外企合计占有80,国内企业以深圳新产业、安图表生物、迈克生物、深圳迈瑞、北京科美为主,合计市场占比不到10,与生化诊断国产占比约70相比,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我们假设到2020年化学发光行业达到200亿元,其中国产占比达到50,有效市场可达100亿元。
第7页
f2017年化学发光行业分析报告
图表4:化学发光主要厂家设备和产品情况统计
3直接化学发光是免疫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50多家公司取得化学发光诊断仪器或试剂注册批文,但其中大部分都是酶促化学发光。相比进口厂家,直接化学发光成为主流,尤其以吖啶酯为标记物的试剂,代表厂家有雅培的Architecti系列和西门子的Ce
taur系列。这三种发光技术对比如下表:
第8页
f2017年化学发光行业分析报告
图表5:化学发光三种技术比较
31从技术上看,直接化学发光整体优于酶促化学发光
进口试剂中罗氏、雅培、西门子等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技术,除罗氏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外,雅培、西门子以吖啶酯作为发光底物;贝克曼等仍使用酶促化学发光方法,但其发光底物选择具有高灵敏度的以碱性磷酸酶(ALP)标记AMPPD,国产厂家则普遍选择更为便宜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鲁米诺。深圳新产业在2011年就选择直接法,采用和意大利索林公司一样的ABEI作为发光底物,性能上和吖啶酯法不相上下,但在仪器自动化程度和设备可靠性上还有差距。我们认为直接化学发光从技术上更有优势,主要从三个方面:1直接法没有显色酶、稳定性更好:酶促法使用的显色酶易受运输储存条件、环境pH值、自身批间差异等因素干扰。临床调研中专家反馈,酶促法试剂大包装开盖后,在越短时间内用完则检测结果的稳定性越好,时间拉长则稳定性下降、误差增大。2发光检测环节,直接法线性关系更好:酶促法检测反应后的辉光,反映的是酶分解底物的速度(速率法);直接法检测短时间内的光强曲线积分(积分法),检测值直接和检测标的数量线性相关。3从临床使用反馈看,在进口仪器和试剂之间比较,直接法标准曲线制作比酶促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