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问题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理念的业绩衡量工具和管理手段,经济增加值(EVA)正在受到国内外企业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由于受到EVA指标自身局限性和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企业对EVA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研究的力度非常薄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很难指导企业EVA管理的实践。本文通过介绍国外企业业绩考核体系的演变以及EVA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对比考察了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考核体系的发展过程,在分析我国企业引入EVA管理方法的背景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国有企业现行业绩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在现阶段对国有企业业绩考核引入EVA管理概念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关键词:业绩考核;经济增加值;国有企业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传统上讲是用来评价企业经理人或企业员工的经营业绩,从而据以为经理人或员工加(减)薪、升(降)职等进行奖惩的一种手段。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相对主观、简单化,更侧重于管理的要求,没有办法深入了解一个经理人或员工的全面表现及其为企业价值的创造。作为一种全新理念的企业业绩衡量和价值管理方法,经济增加值(EVA)能够弥补传统业绩考核体系的不足,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并能够有效协调出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之趋于一致。在现阶段,对我国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引入经济增加值(EVA)概念,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传统业绩考核体系的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国有企业传统业绩考核体系是伴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和进一步改革开放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3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实物量考核。在这个时期,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其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由政府无偿拨付,产品、规格、数量由政府计划决定,产品和劳务由政府统一调拨和销售,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利润全部上缴,亏损全部核销。这种考核以政府为主导,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派生机构,实质上是将政府作为考核对象。这种“政企不分”、“严约束”、“无激励”的考核方法,结果是国有企业严重缺乏效率,造成许多国有企业千方百计争资金、争项目、争资源,生产不计成本,重复建设非常普遍。
f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放权让利和经济责任承包制。这一时期,针对如何解决国有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的问题,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