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作用。”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基本框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进入了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崭新历史阶段,由过去突破旧体制到创建新体制,由政策调整转为制度创新,由单项改革转为系统全面的制度安排和设计。这一时期,一方面,政府主动地改革与完善政治、法律等制度结构,运用各种调控手段来确保市场经济中生产、交换和分配等市场秩序的稳定性,兼顾效率与公平;另一方面,政府不断优化自身功能,以实现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而市场迅速发育且向纵深发展,市场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市场机制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得到建立,市场成为独立的体制性因素和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同样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冲击,造成出口受阻、外国投资缩减和经济下滑。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环境不利影响,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果断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及时制定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一揽子计划。包括采取了多次降息方案,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缓解市场资金紧张问题,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此拉动内需,保障经济平稳发展。国家确定了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缓解国内企业消费不足、生产能力压缩的影响等。经历数月的经济持续低迷之后,2009年底成为世界上经济率先复苏的主要经济体,并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应当说,在中国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因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由政府主导;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也是由政府发动和推进的,市场体系的培育、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等都是由政府来进行的。因此,目前的市场经济仍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这一体制虽然还存在诸如“缺位”、“越位”等不足与政府失灵问题,但强大的政府力量在应对危机中显示出其优越性。从总体上看,正处于转轨过程中的中国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呈现出由“强政府弱市场”向“强政府强市场”的转变,与俄罗斯等其他转轨国家呈现出的由“弱政府弱市场”向“强政府强市场”的转变存在显著的区别。
四、政府与市场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