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人卜辞中已经出现了华
山、嵩山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境内山川祭祀进行了一番整理,将五岳等众
多山岳一并作为“名山川”纳入官方祭祀行列,此举标志着五岳由区域性名山转变为
全国性名山。西汉宣帝神爵元年诏曰:“东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潜山于
,西岳华山于华阴,北岳常山于上曲阳。”至此,五岳从众多名山川中脱颖而出,以
山岳代表的身份享受国家高规格的祭祀待遇。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南岳并非今日的
衡山,而是霍山即安徽天柱山,北岳并非今日的恒山,而是河北曲阳的大茅山。
中国古代帝王相信五岳不仅仅是五座名山,还与国家政权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们满怀虔诚对五岳进行祭祀,目的是祈求江山社稷万年永固。
1.下列关于古人崇拜祭祀山岳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大险峻、禽兽栖息的山峰,神秘莫测,常会被人看作神灵居所,或具有神力,
或是通往上天的通路。
B.山峰的自然条件,让人们把山岳想象成神灵的化身,或者是有某种神灵在守护、管
f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理着山中的珍宝。
C.古人视山岳为“神”,认为它具有“灵能”,庇佑保护了人类不受洪水、旱灾、疠疫
等灾祸的侵害。
D.人们认为山岳能出产万物,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各种生活资料,是生命
的原动力,具有灵性。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岳是中华大地五座名山的总称,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厚,是古代中国人
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
B.五岳信仰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山岳信仰,上古舜帝时天子对五岳进行祭祀的事实,证
明我国对五岳的尊崇由来已久。
C.殷人卜辞中出现了华山、嵩山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五岳纳入官方祭祀行
列,才使五岳成为全国性名山。
D.五岳是众多名山大川中的五座最著名山岳,是国家疆域的象征,是中国人膜拜的
圣山,是帝王封禅的圣地。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人很早便对山岳进行祭祀,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活依赖于山
岳,面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又心存恐惧。
B.古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山岳各种神异的特点,并且融入了情感因素,对山岳的
崇拜与祭祀,寄托了人们的理想、愿望。
C.五岳享受国家高规格的祭祀待遇,是因为中国古代帝王认为五岳与国家政权的兴衰
紧密联系,能使自己的统治万年永固。
D.五岳具体指哪五座山,历史上都不固定,比如汉宣帝时,南岳是安徽霍山而非衡
山,北岳是河北曲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