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72018年度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在我国民间传说中,远在尧舜禹的先民社会,就有管理者受命于天、领袖大公无私率先垂范等故事。其中,如何管理社会、如何运用公共权力等方面的实践,都表明中国人在遥远的古代就开始思考和实践治国理政这样重大的政治命题。
在秦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关于制度设计、关于权力架构、关于政治运作的经验。上千年的封建王朝,除了少数时期外,多数时代都是强国家、弱社会的力量格局。他们通过建立户籍、保甲、犯罪连坐等一系列制度,在减少社会流动的同时,防范社会动荡和社会矛盾。他们为了保护皇权的至高权成,由上至下形成严格的集权管理体制。还通过立法,对破坏皇权统治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通过建立特务机关,加强对各种反对势力的严密监控。通过建立颇有成效的文官制度和适度赋权制度,实现地方管理。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皇权虽大却必须依赖官员来实现地方管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权力,一直没有出现西方意义上的“主权在民,民众委托政府实现治理”的理念,而一直奉行“主权在皇,自上而下赋权”的逻辑。为此,皇权实际上通过一种类似“委托、代理”关系,转让给经层层选拔出来的官员,官员代表皇帝实行“牧民之治”。比如,按赋权模式建立郡、县、府等各种地方机构。比如,汉代以乡亭里制、隋唐以乡里村制、清代以保甲制,建立基层性社会管理机构,管理辖区内的居民。另外,政府还通过土地与人口、与税赋、与军役相关联的一系列制度借助特定的政府机构自上而下地对社会进行管理。
将社会优秀人才集中到国家政权中,在提高管理能力的同时减少精英的反对机会。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对人才极为重视,想尽各种办法,挖掘知识精英为皇权服务。汉朝用察举制,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引到中央,为政府做事。公元605年隋朝升始的科举制,直到清末的1905年,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使得天下才子都圈养于学苑、汲汲于功名。科举制度在成为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改变命运的机会同时,还成为封建王权源源不断地获得优秀人才、确保管理能力提高的机会,也在客现上减少了社会精英的民间化、非政府化乃至反政府化。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