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比值往往大于70,如果持续应用去极化肌松药后转化成脱敏感阻滞则比值降到4050。b阻滞的程度:在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后,序列四次刺激的颤搐幅度依次递减。当T4消失时,经验表明阻滞程度超过75即受体被占领75;当T4、T3都消失时,阻滞程度已达80T4、T3和T2都消失时,阻滞程度达90当序列四次测试不出现颤搐即T1也消失时则说明已完全阻滞或100阻滞。当T4T170时,相当于50Hz5秒钟的强直刺激不出现衰减,估计恢复功能的受体百分率超过30,已进入神经肌肉兴奋的安全界限,提示肌张力已基本恢复。当T4T1075以上时,病人的潮气量已恢复到10mlkg以上,吸气力量已达6080cmH2O,这已达到病人能维持足够呼吸功能的水平。当T4T1接近09时清醒病人已能保持抬头离枕头5秒钟。因此临床上以T4T1恢复到075080,及抬头5秒钟作为呼吸功能恢复足够的指标。而使用去极化肌松药后,随阻滞程度的加深,四个成串的比值不变T4T170但幅度都下降。4机理:a强直性衰减:乙酰胆碱作用于接头前膜的乙酰胆碱受体,加速贮备囊泡的补充过程。非去极化肌松药除占据后膜的受体外,还作用于前膜的受体,使已释放的囊泡不能得到补充。当刺激频率高于01Hz时,释放的乙酰胆碱量大于补充者,最终使其释放迅速减少,与非去极化肌松药竞争后膜受体的能力下降,肌肉反应即不能保持原来的幅度,这是强直性衰减和四联刺激不能维持的原因。而去极化肌松药使接头后膜反复发生去极化,乙酰胆碱释放的减少对此并无影响,故无此种对连续刺激反应衰减的现象。b强直后易化:强直刺激终止后对神经施以单刺激,肌肉反应幅度大于强直刺激前相同频率单刺激诱发者。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后,由于强直刺激本身有加速乙酰胆碱合成和贮备囊泡补充的作用,且这种作用在强直刺激停止后短时间内仍存在,故此时单刺激引起的乙酰胆碱释放多于强直刺激之前,表现为此种强直后易化现象。去极化肌松药不引起此种易化现象,因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多少对已全面去极化的接头后膜并无重要影响。三、临床监测的标准:1术中维持肌松的标准:综合应用单刺激、TOF和强直刺激,当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时,在合适的麻醉状态下,单刺激的反应幅度小于对照的10、刚刚感觉到或看到;TOF的T4T102、刚刚感觉到或看到时,就能维持良好的肌松以满足手术的需要。超过这个水平的阻滞将给拮抗带来困难。2神经肌肉兴奋转递功能恢复的标准:T4T107,50Hz5秒钟的强直刺激不出现衰减Sustai
edteta
usat50Hz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