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潮气量已恢复到10mlkg以上,吸气力量已达6080cmH2O,抬头离枕能维持5秒钟,手的握力恢复。四、三种阻滞类型的鉴别:1非去极化阻滞有以下特点:1单次刺激引起的收缩反映减弱,2强直刺激不能维持恒定的肌收缩强度,即强直刺激的衰减现象Fade3TOF测试T4T1074骨骼肌松弛前不出现肌肉束颤Fasciculatio
5有强直后易化postteta
icfacilitatio
6可以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7施加琥珀胆碱有拮抗肌松的作用
f2去极化阻滞有以下特点:1单次刺激引起的收缩反应减弱2强直刺激能维持恒定的肌收缩张力,幅度稍差但不逐渐减弱3T4T1比值074肌松之前有束颤现象5没有强直后易化6用抗胆碱酯酶药,肌松作用有时反而增强3脱敏感阻滞Dese
sitizatio
block或称II相阻滞PhaseIIordualblock的临床特点几乎与非去极化阻滞相仿:某些通道进入了一种延长的关闭状态,而不能被乙酰胆碱所打开,它们在激动剂消除后缓慢地恢复到静息状态。1肌松作用时效延长,20mi
2强直刺激不维持恒定的肌张力3T4T1比值054强直刺激后有易化现象5肌松作用可用抗胆碱酯酶药拮抗6施加琥珀胆碱有增强肌松的作用五、注意事项:1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省略2仔细观察、全面分析、正确判断。必须强调的是神经刺激器的监测对准确掌握肌松药和拮抗药的用量和时机,虽然帮助很大,但是绝不能取代仔细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尤其对判断呼吸交换是否充分更应慎重,必须参考临床表现和呼吸功能测定的结果。以免因仪器和操作的问题而致判断失误。一般情况下,当肌松作用逐步消退时,潮气量和吸气流速的恢复先于握力和抬头试验的恢复。因此,判断可能性的顺序大致是:抬头能维持510秒握力的恢复吸气负压呼吸气的流速肺活量的正常潮气量正常。此外,各肌肉的敏感度不同,用各种肌松药后,进行监测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经验证明,即使拇展肌颤搐反应消失,也未必保证气管内插管的条件绝对满意;颜面肌肉恢复良好,也不一定说明神经肌肉阻滞已经完全消退。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