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短短几百字,就勾勒出她那圆规形的身材和尖嘴薄舌、能说会道、泼辣放肆、非常爱占小便宜的性格,从外形到思想无不给我们留下了鲜明到难以磨灭的印象。“对于《孔乙己》里的主人公,作者也只用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话,
4
f就把这个人物已经失去了走进酒店里屋去喝酒的资格,却又不愿意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愿意走进劳动者行列的悲剧性格,揭示得清清楚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⑤华老栓眼眶围着“一圈黑线”,这是长期劳累、烦神的结果,《明天》里昏庸的中医说了半句话就“闭上眼睛”,一副冷漠无情的样子;至于祥林嫂眼神的四次变化,更记录着她半生悲惨的历程。
二
任何一个作家及其作品,能在读者心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必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鲁迅小说中的一系列农民形象就以其鲜明的角色功能和典型的文化性格而引人注目。从鲁迅作品中,可以窥出一个个愚昧、麻木、病弱的老中国儿女。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隐藏于灵魂深处的伤疤,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反映。闰土的转变,单四嫂子的孤苦伶仃,祥林嫂的悲剧,六斤的幼年裹脚,华小栓、宝儿的夭折等等都是罪恶的封建制度所酿成的悲剧。在《明天》、《风波》、《祝福》等具有较强现实主义倾向的篇章里,劳苦大众思想上和心灵上无不打上了封建礼教的烙印,他们在文学史画廊里的出现,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能够剖析作者的心路历程。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客观真实,它最终来源于生活。鲁迅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塑造出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农民形象,与作家自身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密不可分。“由于受中国传统感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鲁迅对民族精神痼疾的发现和揭露,主要不是逻辑分析而是主体体悟与自我剖析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显然是感受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⑥鲁迅出身于破落户人家,家道中衰时贫困生活的折磨,市井闲人的嘲弄和白眼加之整个中国文化在西方打击之下的衰败,对于未接受西学的鲁迅来说,也只能以文化的优胜来自慰。另外,即使在他接受西学后也曾两次求助于精神胜利法,一次是办《新生》流产与辛亥革命失败后,鲁迅用了这种方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沦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呐喊自序》一次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腥风血雨中,“鲁迅说他恐怖于血
5
f的游戏,并在救助我自己,还是老法子,一是麻痹,一是忘却。”《而已集答有恒先生》处于当时特定社会环境里的鲁迅,特别是大革命的失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