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投资的产业导向
大量外资的引入,一方面极大促进了中国国内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如何趋利避害,通过相干政策调整改变已有的不合理外资结构倾斜,使其结构变动与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相吻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力度。1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目前中国第一、三产业的外资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占了外资的绝大多数。与此同时中国第一产业的发展层次特别是科技水平很低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而工业规模却已经过大,产品过剩和生产力闲置却相当突出。因此,适当引导外资更多地进入中国第一、第三产业,加强农业科技水平,促进第三产业生产率的提高,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2引导外商增加对重加工业的投资目前外商对中国工业的实际投资中,大概有近60分布在消费品工业,在重工业的投资比重只有40多一些。外资工业占中国消费品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以及固定资产净值和流动资产的比重约为30,而占重工业的同样比重只有15左右。但是,中国消费品工业的产品相对过剩和生产能力闲置比重工业更加突出。“十五”期间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适度重型化,因此需引导外商对工业的投资更多地转向重加工业尤其是装备工业部门。3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目前外资工业虽然在机电工业中占有较高比重,对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外资工业同时在不少一般加工工业中也占有较高比重。从推动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看,“十一五”时期需要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应地控制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具有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很快,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也越来越多地投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国应当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这种产业变动态势,加大对大型跨国公司的引资力度和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力度,以此来带动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4引导外商投资更多地流向一些薄弱的第三产业部门外商对中国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以及商业和交通运输等部门,而对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