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条件。
4强化选拔培养,增强政工干部队伍整体实力一是建立选拔培养机制。主动适应民主化潮流,在选人、用人等敏感问题上,通过制度化建设,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建议在大学里加大政工专业的招生数量和质量,提高政工干部队伍中“科班”出身的比例。从基层干部特别是街道、社区、村的大学生干部以及有从事政工岗位的潜力和特长的干部中进行考察物色,按照正在使用一个,着手培养一个的思路,摸好底、算好帐、排好队,建立政工干部后备人才库。对其他专业的干部转入政工岗位前要预先学习政工专业,并进行摸底考核,避免跳跃式进入政工队伍。对从事不同政工岗位的,要建立分级任职标准、分级上岗考核制度,确保政工队伍的质量。二是实行基层政工干部持证上岗制度。要参照现有的资格制度建立相应的政工岗位资格制。基层政工干部必须经过政工岗位资格考试才能持证上岗。真正将具备政工业务素质、政治思想好,理论水平强、热爱政治工作、有一定开拓进取精神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政工岗位上,把政工干部队伍建成业务精、素质强、工作能力全面的“精品”。
6
f三是注重梯次结构搭配。在政工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上,做到“老、中、青”三结合,积极组织开展传帮带,建立和完善政治工人才库,逐步达到素质结构合理实用、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后备力量优秀充足的目标。通过交流一批、培训一批、选调充实一批的途径,优化政工队伍的年龄结构。充分发挥党政“双向进入”和“交叉任职”的体制优势,让行政管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中符合条件的党员进入政工队伍,交叉任职。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挑选一些思想表现好、业务水平高、素质比较好的年轻大学生进入政工部门工作,为政工队伍增加新鲜血液。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各级党政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着力打造一支具备新思想、新知识、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政工队伍,不断推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发展、大繁荣为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7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