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课标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一单元第1课《数据计算》精品教案
【知识点的衔接】与“Word”中表格的计算相比较【本课教学法提点】1、学习方法:精讲多练,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2、模块:数据处理(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3.年级:七年级4.所用教材版本:青岛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3版)5.时间安排:非上机时间1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35分钟【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利用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能够较熟练地掌握表格中的计算和处理技能,是时代对于广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每位同学应该认真学习,通过练习切实掌握Excel中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打印功能等,通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量实践,特别是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适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章节是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利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电脑的计算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学生手中的计算器相比较,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的功能如此巧妙,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学生便比较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②理解函数的作用③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2.能力目标:①学会使用SUM、AVERAGE、MAX、MIN、IF、COUNTIF六个常用函数。②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感受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②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领域的开拓精神。二、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学生对于使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是首次接触,让学生根据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利用上学期“学计算机的方法”,让学生与所学习的“WORD”和“EXCEL”相比较,理解他们窗口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学生对于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很好的掌握Excel的特点,能够较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并掌握表格中计算和一些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f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作用和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2)教学难点:利用AVERAGE、MAX、MIN、IF、COUNTIF函数进行计算。三、学生分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学期阶段的学习,对怎样进行学习“信息课”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生对怎样使用Word等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已经很熟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