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既不是老师头痛的对象偶尔也缺乏老师的关注,同时他们也是最具有潜力和上升空间的学生,但也是危险系数最高的学生。一般在学校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和后进的学生,老师们的精力也往往主要放在了这两类孩子的身上,教学方法往往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定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反映出不少有关于这些“中等生”的案例,如果给他们以激励,他们有可能会跨入优等生的行列;如果老师放任自流,他们也有可能自暴自弃,被“后进生”的小团体吸纳,滑向“后进生”的行列。关注他们的成长背景,触摸他们的心灵,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也许,他们的一生就会从此改变。该类学生一般分为具有优等生的潜力而没有发挥的学生;一直很努力而成绩平平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需要鞭策,综合素质忽高忽低的学生;过分高估自己,综合素质却未能突破的学生。对这类学生提出几点建议:一、一定要建立自信。中等生大多潜意识里存在“得过且过”的应付心里,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要重视回归课本,讲求轻重详略,常用的很熟悉的知识点简单过一遍,理一下思路,加深印象;对于重要知识点,课本标注和一些没太弄明白的内容要
3
f抓紧时间巩固加强。在看书的过程中,注意瞻前顾后,积极归纳总结,这样就可以把知识的珠串完整地串起来。三、保障做题时间。第一,应该从做题量上提高,通过熟练程度来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第二,要从质上提高,要善于从错题中总结归纳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扎实,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形成了自己比较优秀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一般学习主动,积极,自信。但也存在自负,不踏实,学习方法还需更科学优化的问题。我们老师对这部分学生,一是严格要求,教导学生不该丢的分一定得拿全,尽量避免过失性失分。二是适时进行心理辅导,调节考试心态,正常发挥水平。三是要从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上拔高学生认知。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题目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题海无边,总也做不完。关键是你有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