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成绩的策略
一、学情分析初二年级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两级分化问题。初二年级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发展为乐学、会学,成绩稳定在优秀线上,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下面就程度不同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做一下分析:1、计算爱错误,粗心大意;往往学生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自己会做了,只是一时马虎,实际上会而不对,无论从得高分和提高成绩来讲都应该避免无谓的失分,我们老师也应该从让学生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去提醒,影响学生的态度,让他时刻警醒。2、知识点掌握得一知半解,概念理解得不到位,造成做题模棱两可,是是而非的状况。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包括定理、性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许多同学只注重记概念,而忽视了对其背景的理解,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对于每个定义、定理,我们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它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处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我们老师可从学生自己的错题中,再叫学生回归课本,理解概念,找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联系,形成知识上的螺旋上升,从错误中得到最大收益。3、对一些基本题型缺乏归纳总结的意识,不善于从自己的错误当中吸取教训,进行反思。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题目做得多也有若干好处:一是“熟能生巧”,加快速度,节省时间,这一点在考试时间有限时显得很重要;二是利用做题来巩固、记忆所学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形成良性循环。但有的同学多做练习能学好,有的同学做了很多练习仍旧学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练习”是否得法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后者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每看一道题目,就应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维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同类型的题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来也就容易了。我们老师可督促,形成这样的习惯,从开始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到学生能自主完成做题反思。4、有的学生的遗忘性太大,做过多次的题隔一段时间也忘了,这就有必要从学习习惯上和方法上加以纠正,建立错题本,定期复习回顾。5、成绩跟不上的同学往往畏惧数学,容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