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
语文篇
存在问题及表现:北京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许燕提出“初二现象”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表现为“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可见,初二是一道坎儿:一部分适应环境脱颖而出,一部分不适应,处于有诸多麻烦状态。具体表现为:比较注意自己在同学、老师、亲戚、朋友心目中的形象、评价和地位。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观点、认识、体会,不容易沟通,不轻易服从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指导和批评。是非观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一方面不愿脱离同伴,从众心理明显。喜欢出人头地,在“应试教育”下常有紧张的感觉,在分数的压力下常有自卑的心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不少学生到了初二就学不下去。统计材料表明,全国初二的辍学率达到了10左右。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叛逆、对抗情绪以及说谎、寻衅闹事行为等。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青春期躁动明显。男生有时变得很小气,容易计较;初二女生相对较为成熟,又过于独立。学坏的第一步往往表现在“染头发”“男生养长发”“女生化妆”“结交陌生朋友”、“抽烟”、“早恋”等。表现在语文学习上会有:1、学习心理的不稳定,情绪忽高忽低2、学习兴趣时高时低,成绩忽好忽坏3、对家长及教师的态度也有初一的顺从与崇拜逐渐有了批判审视,并对表现水平不高的长者有了拒绝的心理。往往一件小事也会影响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4、以往基础薄弱的同学由于分化开始出现,而自尊心在急剧增长,由学习成绩带来的自卑心理将会加剧。5、知识点增多,积累量加大,对思维能力尤其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渐凸显。以往单纯积累而没有注重思维品质的弊端就显现了。2、学习习惯有待优化。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听课、复习、拓展、巩固等好的过程循环。
7、学习不得法。素材积累了,不知道如何选材来表现中心等等。创新思维需要进一步加深加强。语言的积累处于初中的关键时期,容易流于平淡乏味的形式。
解决办法:1、从身心层面来说,配合家长做好学生的心理情感的疏导,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疏导,及时解决问题。把负面的情绪变为积极导向的心理。可以通过阅读好的文章、鉴
1
f赏好的诗歌、品味千古名篇。总之,通过良好的熏陶,与其让思想的庄稼地荒芜长草,不如多种些高雅的精神食粮,让无聊空虚无处可长。2、通过经典的阅读与古文古诗的学习,既可以养浩然之气,还可以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