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和北京电视台为我们录制的专题节目。展柜下方是各地志愿者与我们的书信来往。二十年来,恩格贝也得到了很多的外国友人的帮助,大家看到这两台风力发电机就是当时德国友人赠送我们为旁边的小屋发电的。从1989年到1995年,恩格贝的植树已经达到了100万株,这幅图片就是第100万株小树苗,当时中日志愿者们在一起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仪式。照片上的这位老人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钱老,他在1984年首次提出了沙产业理论:“什么是沙产业?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这可以说是一项顶尖技术。”主要就是利用沙漠中高效太阳能的优势进行的一项知识密集型产业。现在看到的就是恩格贝的九大周边绿化工程。这位是原内蒙古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教授,他承担了国家863
9
f计划,在内蒙建立一个中华绒山羊培育基地,现在已经在恩格贝落成并且投入使用。这个就是我们培育出来的绒山羊,它的毛也被誉为“纤维钻石”和“软黄金”。下面,我们看到的这些珍禽动物图片在我们这里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展柜下面是我们种植的一些中草药,有黄芪、沙棘、知母、苦豆根、麻黄、甘草等。前面看到的这些都是珍禽下的蛋,白色这个是非洲鸵鸟蛋,它的皮有一元硬币那么厚,墨绿色是澳洲鸵鸟下的蛋以及用蛋壳做的蛋雕艺术品。现在给大家介绍展览馆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重要一部分。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国人口分布图,我们把北起黑龙江的黑河,南到云南的腾冲连成一条直线,腾黑线把中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在东部不到45的国土上居住着90以上的人口,而西部55的国土上,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寥寥无几,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荒漠化所带来的限制。据有关数据统计,直到2005年,我国沙漠还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增长。所以恩格贝的沙漠治理不仅是恩格贝自己的事情,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事业。今天的恩格贝已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沙产业,按照新能源”的科学发展思路,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大力推进阳关农业、藻类产业、转基因技术等产业的发展,充分体现出恩格贝的引领示范、探索和教育的作用。把恩格贝打造成世界沙漠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园,中国沙漠文化世
10
f博园,首都沙漠休闲度假“后花园”和内蒙古金三角国际会议中心。
各位领导,在馆内中间的展柜中展出的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