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就是引进洪水时汪洋一片的样子,洪水退后,泥沙积聚,就形成了这样的万顷良田,然后就可以种植农作物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片美丽的湖叫“天赐湖”“天赐湖”。是怎么来的呢?在1989年7月,一次大洪水一夜之间冲出了一条长14公里、宽百米、深20多米的大沟,人们把它叫做恩格贝沟,但这里的人们更愿意叫它“天赐湖”,人们认为是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上天赐予了他们这样一个湖。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湖叫半月湖,它是人工挖掘的,由于这里气候干燥,风沙大,这是早期创业者们为了调节周边
7
f的温度和湿度而挖掘的,同时也作为劳动后的洗浴场所,经过多年的绿化改造,如今已成为风景如画的一大景观。这是我们恩格贝从1989年2003年的生态建设成果,值得一提的是绿地面积已经达到16万亩,刚才我跟大家提到我们总面积是30万亩,可见我们在2003年的治理成果已经过半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绿地面积将近20万亩,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沙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1997年恩格贝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发展成为集沙漠珍禽动物养殖、大漠风光观赏、生态农业发展、沙生植物观赏和旅游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区。同时恩格贝也被称为“中日友好象征基地”。1991年日本著名沙漠治理专家、鸟取大学教授远山正瑛先生正式进驻恩格贝开始了他治理沙漠的又一壮举。这幅图片是原日本国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先生接见内蒙古访日代表团时留下的,并题写了“平安吉祥恩格贝”。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尊铜像是原伊克昭盟行政公署为了表彰远山正瑛先生的功绩于1999年特在此立的。远山先生每年的3月到10月都会来恩格贝植树造林,10月到次年的3月回到日本向国民荒漠化的危害和紧迫性,并且号召日本国民每周省下一顿午餐钱来恩格贝参加绿化建设。不幸的是,先生于2004年2月27日病逝于他的家乡日本鸟取县,先生生前有个愿望:希望他死后能埋葬在恩格贝。为了完成先生的遗愿,我
8
f们为先生建立了这个白色的纪念馆,纪念馆的外围长宽9米,象征先生享年99岁。远山正英先生在恩格贝呆了整整12年,与当地的蒙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先生93岁生日宴会时当地群众一起庆祝的画面。恩格贝自开展生态建设以来,得到了鄂尔多斯党政部门,武警官兵,全体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大家可以看到有中国人寿的青年林,国家税务的中国税务林,中组部的青年林,以及夕阳红林等。恩格贝的生态建设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