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沉淀溶解平衡计算理论探究
作者:景慎涛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5期
【摘要】沉淀溶解平衡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教学板块,具有难度高、影响因素多以及变形灵活等多维度的特点,课程内容的复杂性使得部分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计算方面存在理解偏差,难以应用溶度积常数来解决实际化学反应问题。本文以此为立足点,对当前此板块内容学习现状进行阐述,并以实际例题为依托,提出了几点优化教学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计算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4202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作为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学习内容,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并称为化学学科四大平衡体系,其广泛的学科实践价值、理论价值促使相关教学人员采用更为便捷有效的施教手段进行多维度培育。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学生在理解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板块内容方面主要存在不足:第一,难溶物与不溶物的概念混淆,对难溶物饱和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种类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第二,难溶物溶解平衡机理混淆,对各阶段反应步骤方程式缺乏深层次理解;第三,实践实验操作能力欠缺,只限制于理论知识层面,对难溶物的溶液微观形成过程机制理解欠缺。相关化学教学人员应该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出发点,深入解读教材相关概念,以化学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设计证明来多维度论证难溶物电解平衡的运行机制。
一、设置电离平衡常数,精准计算平衡状态溶质浓度
难溶物溶解平衡时溶质浓度的计算是此板块内容的重难点,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对不同溶解平衡状态下的各类溶质浓度进行计算,并借助平衡常数的多个变形表达式进行合理拓展计算。以碘化铅(PbI2)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与浓度时,首先应列出碘化铅的解离表达式,即:PbI2Pb22I,当Pb2与I的浓度与碘化铅固体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时,即V(溶解)V(沉淀)时,可视为此反应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此时(假设为25℃)的溶度积(Ksp)的计算式为Ksp【Pb2】【I】71×109molL3,因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计算关于碘化铅的其余溶质浓度时可利用此平衡常数进行合理延伸。
二、正确认识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各类因素
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应该以沉淀平衡表达式为基本计算式,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实验来测定其余外界因素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大体来讲,影响沉淀溶解平衡过程的有三大类因素:第一,温度。温度作为影响沉淀溶解平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