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张红峰来源:《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年第06期
【摘要】现如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和教学关键。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建构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核心素养建设的核心位置,让中华文化融入学生的一言一行中,融入学生的“基因”中。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小学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6013502
目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同样也已成为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所以,完善学生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了学校立德树人最为根本的一项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根植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中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在中国,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并且经过这千百年的流传与发展,在数代中国人的传承下,变得更为优秀。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引领学生建构完善的核心素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
任何优秀的文化都可以起到教育人、影响人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在传承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素质,又可以以文化的“力量”影响人的心灵。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涵盖的优秀的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价值观等,都在深刻记录前人智慧的同时赋予了这份文化以传承性和现实性。例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倡导的做人准则“忠、孝、仁、义、廉、耻”,它在千百年前曾是孔子育人的精髓,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学校和教师也应从这六点出发,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做人,如何做好人,如何对待国家、对待父母、对待朋友。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外来文化侵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会对我国小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使得他们在外来文化不良效应的冲击下,整体价值观出现扭曲,并出现拜金主义、盲目攀比、诚信缺失、自私自利等现象。为避免小学生受这些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有些学校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由于对培养核心素养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全面,使得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学校应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以符合小学生心理和行动的认知规律,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进行筛选,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