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的发展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本文大致叙述了一下唐宋词的发展历程。一、唐代词的兴起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随着城市经济日趋繁荣,文化生活日益普及,乐师歌妓活跃于都会城市,为词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民间词因而得到广泛流传。在民间词的影响下,文人们也开始填制新词。目前能见到的早期文人词,一般认为是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文人词到了晚唐五代有了明显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出现了一些著名词人,如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等,他们以各自独到的风格影响着后来的词人。二、五代时期词的发展在五代十国分裂动荡的局面,地处边远的西蜀和拥有长江天堑的南唐战乱较少,加之南唐和西蜀的国君颇爱文学,所以文人才子多萃集于这两处。五代时期在偏安一隅的区域形成两个词体的创作中心从而形成两个著名的词派一个是花间词派一个是南唐词派。花间词派尊温庭筠为鼻祖。在《花间集》中,主要词人除温庭筠外,另一位便是韦庄。韦庄的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除闺情外,还抒写个人真切的乡愁旅思,语言明白,音节响亮,从而开创了文人词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的新风气。从词体发展来看,温、韦二人都是从民间小令发展而来,又以独创性极强的小令影响了以后的词坛,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在温词影响下产生了花间词派,而韦词则又影响到南唐李煜词,花间词、李煜词继而又对宋词有着极大的影响。李煜前期的词基本是南朝宫体诗和花间词风的延续。后来身遭亡国惨祸,故后期词能突破艳情樊篱,直抒胸臆,其词风接近韦庄而成就又超过了他,富有个性特色。清人周济说,王嫱、西施是天下美女,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温庭筠是严妆,韦庄是淡妆,李后主则属于粗服乱头。概括地道出了晚唐五代三大词人的风格。至于冯延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则认为,“冯正中词虽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