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的历史展演变过程,阐述了宋朝在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措施,重点是宋代如何加强君主专制,加强中朵集权。同时介绍了宋代中期出现问题后,统治者进行的改革。
【唯物史观】通过对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知道宋朝建立的时间,理解南宋与北宋的划分。【史料实证】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家国情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重点: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难点:中央集权的原因
提前预习课本的相关内容,针对课本中的一些问题,学生自己先去思考,课堂上进行讨论。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等举
措,收回朝中大将和节度使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使北宋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1
f1地方: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宋朝的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XX事”,高级官吏则称“判XX事”。以州为标准单位,多称“知X州军州事”。知州照例兼厢军正印职。除知州外,每州设“通判”一人,其地位类似隋朝通守。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牵掣一下知州的权力。2中央:宋朝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设“参知政事”(副丞相);分散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史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总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二、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中期,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即所谓的三冗。其中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岁币,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