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宽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
作者:曹峰旗来源:《西部学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宽容是对人类社会差异性与多样性的认同,尤其是对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选择的尊重与容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蕴着宽容价值的预设。它不是消灭无处不在的矛盾,而是克服对人的发展造成异化的不宽容因素。宽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入了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就宽容作为价值观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宽容是有限度的、双向的、包含责任的。关键词:宽容;价值观;契合;限度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过程中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彰显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凝聚力和指导作用,除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科学性、人民性与实践性外,还取决于其能否在与人类社会普适性价值和多样性价值的互动中得到发展。因此,宽容作为价值范畴能否渗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败。一、从概念到理念“宽容的各种含义如今形成一个复杂和难以辨认的迷宫”。在汉语中“宽容”的最初含义是就空间大小而言的,《说文解字》对宽容的解释是,宽,屋宽大也;容,盛也。宽容被引申到道德层面,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宽厚、能容忍,二是指包涵、原谅。应该说,在中国古代宽容的概念并不乏见。如《荀子非十二子》说:“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庄子天下》中也说:“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中庸的思想在这里都有着宽容的意义。但是必须看到,宽容在这里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个人的一种修养、行为规范或人生智慧。宽容的思想一般也仅仅停留在思想者的精神层面,现实生活中也往往与主流价值不能相容,更缺乏制度的支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微不足道。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的这种宽容缺乏自由与平等的因素,它更多地表现了一种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强者对弱者一种单向的恩赐,它没有主体间相互理解的现实基础。封建政治权力家天下的私有化的运行体制,必定以其能够采取的手段保证其权力的垄断性,决定了其政治不宽容性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因此,中国古代宽容在内涵上更多的是对个体道德的一种追求,它不能超越个人私德的视野而得到普遍化,不能成为一个社会公共的价值理念,更不能转化成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在历史上宽容也往往沦为统治者作为权宜之计的妥协或策略性怀柔的伪善。与宽容相对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