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质量分析
南康中学一、试题分析本次考试有试题29道分Ⅰ卷选择题(25道),Ⅱ卷非选择题(4道)。整套试题难度适宜,题型灵活、新颖,既有文字材料、表据,还有图片。在重视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同时参透课改的观念,有一定的引导性。二、试卷分析Ⅰ卷选择题的题型主要是通过小型材料来引出问题除第13,151718题做题时抓住问题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再回到材料中,找到与关键词相关的材料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答案了。但由于有一些材料过长很多同学抓不准与问题切合的材料点所以很容易出错。还有的同学缺乏做题的技巧和基础知识不牢固等原因在做题过程中不会排除一些错误的答案因为在该份试题当中的一些选择题完全可以用排除法来得出答案如第81015等题。所以选择题两极分化大,导致平均分不高,只有48分。Ⅱ卷都是材料分析题,具体试题分析如下:第26题,材料相对简单易懂,答案基本都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得出。只要仔细阅读,回答并不难,从卷面看,此题得分率较高,满分13分,得分大多数在10分左右。除了第三问,第三问主要还是抓住材料,提炼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但大多数同学直接依据课本的答案,没有从材料出发。还是缺乏做题的技能。第27题,主要是考察苏联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虽然属于材料分析题,但跟26题不同。它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有第三问关于苏联胜利对本国的影响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得出外,答案主要是在课本上。但可能是由于课本上关于二战的历史不是以一个国家做为主线索,而是以二战的过程做为主线索,所以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缺乏这种归纳总结的能力,所以得分不高,本题26分,但平均分却只有12分。第28题主要考查的是关于二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本题17分,但有10分的题目是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另外7分,要分析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而且跨度将近半个世纪,所以这7分得分不高,基本2分左右,所以本题的得分在12分左右。戚锦艳
f第29题考查的是欧共体。涉及记忆、归纳、分析等能力。但由于课本上关于欧共体的知识点涉及不多,比如说美国为什么要率先支持欧洲煤钢联营成立,欧共体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过渡的内外因等等,这些在课本上都是没有涉及到的。虽然它也是材料分析题,但三则材料都只是介绍欧共体发展的过程,只是个简单的历史过程而已。所以像上述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是在材料中得不到答案的,需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