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触角。11.锤状(头状)触角鞭节末端数节突然强烈膨大,如露尾虫、郭公虫等。12.鳃状触角鞭节各节具一片状突起,各片重叠在一起时似鳃片,如金龟子的触角。(四)昆虫的口器由于生活方式(特别是食性)的不同,昆虫口器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咀嚼式口器(图56)最原始的口器形式,适用于取食固体食物,如蝗虫的口器。由五个部分组成:(1)上唇一片,位于口器前方,可防止食物自前方外漏。(2)上颚(大颚)一对,位于上唇之后方,坚硬,具切齿和臼齿,适于切割、咀嚼食物。(3)下颚(小颚)一对,位于上颚之后,主要功能是抱握食物。(4)下唇一片,位于口器最后方,以防止食物向后漏出。(5)舌一个,为上下颚之间口腔底壁的狭长突起,司味觉及搅拌食物之功能。2.刺吸式口器(图57)口器的各部延成针状,相互抱握成一针管,用以吸食液汁,如蚊、蝉等的口器。3.嚼吸式口器(图58)上颚为咀嚼花粉的颚齿状,其余下颚、舌及下唇都延长并合拢而成一适于吮吸的食物管,如蜜蜂的口器。4.虹吸式口器(图59)口器的大部分结构退化,仅下颚外颚节延长并左右合抱而成管状,且可在用时伸出,不用时盘卷成发条状。如蝶蛾类的口器。5.舐吸式口器(图5-10)上下颚退化,而由头壳一部分及下唇等延长成基喙及喙,后者的前壁具槽,槽内可藏上唇及舌,两者闭合为食物管,喙的末端有唇瓣,其上具许多伪
f3
气管,能吸取液体食物,或从舌中唾液管流出唾液,溶解固体食糖等,然后再吸食,如蝇类的口器多属于此。除上述几种形式外,还有刮吸式(牛虻)、锉吸式(蓟马)等的口器形式。根据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昆虫的头型可分为前口式、下口式和后口式。前口式头型指口器着生在头的前端,下口式在腹面正下方,后口式在腹面的后侧。(五)昆虫的足(图511)昆虫的前胸、中胸和后胸各具足一对。胸足由六节,即基、转、股、胫、跗及前跗节组成。由于执行不同的功能,足也相应发生了变化。1.步行足各节均细长,无特殊变化,适于步行或疾走,如蟑螂、步行甲的足。2.跳跃足股节长而粗壮,内有发达的肌肉,胫节亦长而多刺,适于跳跃,如蝗虫,蟋蟀等的后足。3.捕捉足如螳螂的前足。基节长大;腿节发达,腹面有一凹槽,槽的两边缘皆具刺;胫节腹面亦具刺两排,当弯折时,恰好嵌合在腿节的槽内,故能有效地挟持猎物和捕食。4.开掘足如蝼蛄的前足。基节粗短;腿节粗大,直接连于基节,把很小的转节压在后方;胫节扁平强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