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国外对教学风格的研究较早且卓有成效。20世纪40年代,集中研究教学风格的类型。1949年威索尔Withall重点研究了“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种教学风格。5060年代,开始转向教学风格的作用和效果。1957年克龙巴赫创造性地提出研究教学风格的目标是要使复杂的教学效果问题的解决简易化。他指出,应该提高有效教学风格、技术和方法的标准或要求。美国著名教学研究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盖奇1963年进行的低推断教学过程结果
f研究,为教师风格在教学中的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显然,教师教学风格上的有目的的变化,是教师表现艺术上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变化中,教师所表现的机智也就决定了他是怎样一个有效力的教师。”70年代,教学风格研究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着重探讨教师的个性特点对教学风格的影响。1973年加纳Camer研究指出个人的基本个性特点将和他们要接受的那种教师教育相互作用,以致产生某些教学风格,个别学校传统和个别要教的学科,反过来也会影响教学风格。80年代,开始关注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英国学者恩特威斯特写了一本《学与教的风格》,研究了学的风格与教的风格。美国学者JF努斯鲍姆开始进行关于教师教学交往风格和学生的学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情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密切、友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取效果。90年代,关于教学风格的研究又有了新进展,更加系统化了。1990年莫斯顿和阿什沃思出版了《教学方式序列:从掌握到发现》一书,该书在对各种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时强调,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应该拘泥于反映自己个性特征的单一的教学风格,而应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以满足风格各异的学习者的需要。到了21世纪,教学风格的研究愈益深入和细化。总体上关于教学风格研究从以前整体研究,走向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维度不断创新的方向。但是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的文章并不多,而数学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这一方面更是少有人涉及,由此本文将使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对此方面进行研究,将试图给出数学教师不同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四、教学风格研究现状的内容(一)、教学风格的形成1、个性特征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基础2、学习模仿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必要途径3、独立创新是教学风格成熟的标志(二)、教学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