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一、前言教学艺术是高度个性化的尊重教学艺术的个性实质上是对教师独创性劳动的尊重。随着教学艺术观念日渐深入教师内心而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桂冠独特而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也就自然成为人所瞩目的话题。世界各国也十分重视对教师风格的研究。相较而言,国外起步较早,特别是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发展至今,国外对教学风格的认识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也获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中国起步比较晚,教育工作者从二十世纪80年代起重视教学风格,国内研究者立足我国实践,对教学风格概念、内涵方面、价值及形成途径都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二、核心概念界定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科学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长期教学时间的探索和追求逐步形成的、并逐步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点与审美风貌。学习动机是指与学习有关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为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学生去行为、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因,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对学习具有激活启发功能、指向和选择功能、反馈强化功能。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对教学风格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1980年林奇同、姚乃强《谈教学风格》第一次谈及教学风格,在分析学生对教师印象中认为各自教学风格很重要,并且认为教师的深厚基础和在某方面的专长是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原因。随后逐渐开始了对于教师的教学风格的讨论。早期的研究大多在笼统的谈论教学风格是什么及教学风格又是怎样形成的。后来经过逐步发展,在研究内容的方面上逐步深化,在教学风格特点,教学风格分类,教学结构和形成等多方面都进行比较深入的论述。同时,关于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也趋向个案化、学科化,如针对一些特定的优秀教师,一些特定学科进行分析分析,来促进不同相应学科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早期,李如密针对教学风格做了一系列研究,针对教学风格的内涵,本质特点,形成途径,分类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分别发表了《教学风格的内涵及载体》、《教学风格的本质与特点》、《论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途径》、《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机制探析》等相关文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