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语文教改模式探讨
摘要:高职教育将满足社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综合性高级实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而对于高职语文,则更应该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来发挥语文教育的积极作用。高职语文教改模式不仅涉及教学内容的整合,还要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选和导入全面的教学评价来实现。关键词:高职语文;职业能力;教改模式;对策建议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实用性人才,不仅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更要从高职语文的人文性、基础性上,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高职语文教改工作的全面展开,必然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堂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中来逐步构建。相较于高等教育大学语文教学,高职语文教育肩负着语言技能训练和人文素养并重的使命,而对于广大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改革工作并非理想。有些高职延续高中文学欣赏教育模式;有些高职强调应用文写作来代替语文教育;有些高职干脆不开设语文课程。作为走向一线岗位的高职学生,不仅要注重对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教育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需要。一、明确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的地位职业教育强调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某一职业领域内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核心技能。对于未来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在自身岗位上具备娴熟的职业能力,还要能够胜任该岗位的综合能力。特别是
f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转换中,具有可持续的职业迁移能力。语文教育正是基于交流表达的能力需求,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明确语文教育的核心基础性地位,将语文教改作为全体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就显得尤为关键。具体来讲,可以从语文的阅读教学上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满足学生未来对岗位的适应和转换,也能够从语文学习中,发展自我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二、优化教学内容,强调培养目标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语文教改模式,首先要从语文课程目标设置上,优选教学内容,突显语文教育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协同发展,特别是语文教育要能够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奠定基础。在高职语文教改实施中,要突破单纯的文学阅读和欣赏教学,要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如确立语文文体写作目标、口语交际与沟通目标等,并从课堂教学模块优选上,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求大,不能求全,要求大适用、够用,突显职业针对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