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谈谈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作者:刘国锋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09年第03期
在新《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即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教学的方法,并做了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参与探究
新教材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开辟“科学探究”栏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验证物理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物理知识。
笔者第一次接手新教材后,认为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就会有收获,其实不然。由于部分学生的基本操作不熟悉,相应的辅助知识不具备,总是感到无从下手,科学探究更无从谈起。那么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地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收获、有发展呢
首先,应体现一个“小”字。探究实验的“小”,体现在它所需仪器少、药品少、步骤少、原料易购易得、观察的范围小、探究的问题少。此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在细小方面捕捉思维的灵感,不随意放弃任何小的细节,实验完毕后,要让学生撰写探究实验报告,并就问题的一个小侧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其次,要体现一个“动”字。实验本身是一件动手、动脑的活动,学生若不亲自动手,就无法体验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活动中要突出动,才能观察到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科学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契机,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笔者在教学中体现一个“放”字,尝试应用“踢皮球,推排球和抛绣球”三步教学法,下面以《凸透镜成像》为例。在学完凸透镜成像四种情况之后,笔者就将这个皮球“踢”了出去:
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倒立”指的是上下对调,还是左右对调
3当凸透镜残缺掉一部分后,它所成实像形状如何变亮度如何变
这三个问题提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