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的质量分析现状及提升展望摘要中药饮片是中医中药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重要形式。但是,目前国内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情况较为落后,饮片质量参差不齐。本文介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分析现状,针对饮片质量分析中的定量分析、有效部位分析、成分分析、图谱研究等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饮片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层次和管理层次两个方面提出质量分析的提升建议。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中药饮片,是在中药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中医辨证理论以及药物调剂需要,将中药原材料经过炮制后制成规格性状确定的成品。中药饮片,既可以作为处方药用于汤药,也可以作为进一步中成药的配方材料。研究报道显示,应经过加工处理的中药饮片,与中药原材料相比,具有有效成分浓度高、毒副作用低、易于配置成药品供人体摄入吸收等优点。但是,对于中药饮片的质量分析控制,目前国内还缺乏相应的技术研究与管理规范。这都极大的制约了中药饮片的发展和监管。近年来,国内多次中药饮片抽检结果不容乐观。因此,对中药饮片质量分析方法进行探讨,提升中药饮片质量分析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中药饮片的质量分析现状、质量检测技术分析、质量分析提升展望三个层次进行阐述,具体如下:一、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11中药原材料质量问题
中药饮片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原材料的治疗。具体来说有以下问题:第一是药材产地。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方的温度,湿度,土壤,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因此,即使是同一药材,产地不同,品质差别较大。在中医理论中,往往强调要使用地道药材,也正是这个道理。例如:东北的人参,四川的黄连,宁夏的枸杞等,都是同类药材中品质最高的。使用非地道药材,不仅有效成分减低,而且毒性物质含量也会增多。第二是中药院材料的种植管理问题。传统的中药材均为野生,药材地道但是产量稀少。随着经济发展,人工种植早已代替野生采集,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药农在选择品种时,片刻强调产出效率,出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取采摘等问题。例如:大量使用农药的中药药材表面有重金属,农药残留,增加了这些材料的毒性,而提取采摘下的药材,其有效含量比按期采摘要低。例如草麻黄的生物碱含量在89月采摘,但是很多药农或药贩子会提前到春季就进行采摘收购。导致药材质量下降。此外,还存在部分药商可以混淆药材品种,以假乱真情况。例如,临床有商家用黑柴胡和大叶柴胡等来冒充柴胡,将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