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说明他们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这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教学生怎样回答问题上。引导提问,也是开启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呢?
一、合理设计,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地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安排学生进行分铅笔活动。让学生把10枝铅笔先按每人2枝去分,再按每人3枝、4枝……去分。从开始的“没有剩余”、“到有剩余”,学生经历了一次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操作中产生疑问,进而在对比中找到答案并完成了新旧知识的整合,切实体会到“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方法,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如在教学概念时,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