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分离度(R)用于评价待测物质与被分离物质之间的分离程度,是衡量色谱系统分离效能的关键指标。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已知杂质的分离度,也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某一降解产物的分离度,对色谱系统分离效能进行评价与与调整。
无论是定性鉴别还是定量测定,均要求待测物质色谱峰与内标物质色谱峰或特定的杂质对照色谱峰及其他色谱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除另有规定外,待测物质色谱峰与相邻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15。分离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tR2为相邻两色谱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tR1为相邻两色谱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W1、W2及W、W1h22h2分别为此相邻两色谱峰的峰宽及半高峰宽(如图)。
f当对测定结果有异议时,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和分离度(R)均以峰宽(W)的计算结果为准。
(3)灵敏度用于评价色谱系统检测微量物质的能力,通常以信噪比(SN)来表示。通过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供试品或对照品溶液来测定信噪比。定量测定时,信噪比应不小于10;定性测定时,信噪比应不小于3。系统适用性试验中可以设置灵敏度实验溶液来评价色谱系统的检测能力。
(4)拖尾因子(T)用于评价色谱峰的对称性。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
式中
W005h为5峰高处的峰宽;d1为峰顶在5峰高处横坐标平行线的投影点至峰前沿与此平行线交点的距离(如图)。
f以峰高作定量参数时,除另有规定外,T值应在095~105之间。以峰面积作定量参数时,一般的峰拖尾或前伸不会影响峰面积积分,但严重拖尾会影响基线和色谱峰起止的判断和峰面积积分的准确性,此时应在各品种正文项下对拖尾因子作出规定。(5)重复性用于评价色谱系统连续进样时响应值的重复性能。采用外标法时,通常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采用内标法时,通常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至少进样2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3测定法(1)内标法按各品种正文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配成溶液,各精密量取适量,混合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取一定量进样,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校正因子:
式中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AR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cS为内标物质的浓度;
fcR为对照品的浓度。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进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