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与探究教学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g63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10602在新课标中,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了科学探究,并指出,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科学观念与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怎样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一、案例描述《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第二节的内容。这个教材中涉及氯气与水的反应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不容易消化并且吸收,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做了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及尝试,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在首次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思考氯气能否溶解,如若溶于水是否会与水发生一些化学反应,让学生设计实验来对这方面的性质进行探究。在这一教学设计中,笔者把问题提出了,想让学生积极思考,但是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最终都是笔者自己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使这节课回归原始的教师教讲授学生学
f只听讲,机械记忆,学生很枯燥、很累。第二天,笔者复习提问昨天的知识,学生掌握的效果不好。于是笔者就在课下问一些学生,你们为什么不愿意投入到主动学、多动脑勤思考的氛围中呢?其中有的学生和我说,“老师,不是我们不想回答您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真的不知道您问的那些东西”,其他同学也都表示他们想学习,都想学好,可是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思考的时候没有入手点。
于是,笔者静下心来思考,发现这种方式提问的确存在问题:问题空间太广,学生的知识面小,很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不知道的,对于一些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也不牢固,所以学生很难完成任务。因此,对于氯气的水溶性,可以提示学生作如下实验设计:比如,将少量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观察颜色有无变淡,将一支充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而氯气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反应,对于学生来说更是新知识、新事物,学生不可能知道,前面通过水溶性实验,通过氯气与水混合发现得到的溶液有颜色,只能说明氯气是溶解于水的,但是其中有无反应却不能判定,这时候应该合理利用教材,通过书上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