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983年r
我国低合金钢开发生产和应用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积重难返,显示出了与客观需求的不适应,合金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品优势,产品质量明显低于国外同类同级产品的实物水平,16M
、20M
Si、U71M
3个钢号占低合金钢总r
产量90以上。r
1984~2000年r
这是一个中国低合金钢的转型期,从“六五”至“九五”期间,基本上实现了4个转变。r
1按国外先进标准生产低合金钢r
2引进国外发展成熟的低合金钢钢号r
3按国外低合金钢基础研究成果,改造我国原有的传统观念设计的低合金钢钢号r
4跟上新型低合金高强度钢微合金钢的发展趋势。r
我国低合金钢发展面貌有了极大的变化,大大缩小了与国外低合钢先进水平的差距。r
编辑本段r
现代低合金钢r
r
重大进展r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以控制轧制技术和微合金化的冶金学为基础,形成了现代低合金高强度钢即微合金化钢的新概念。进入80年代,一个涉及广泛工业领域和专用材料门类的品种开发,借助于冶金工艺技术方面的成就达到了顶峰。在钢的化学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的四位一体的关系中,第一次突出了钢的组织和微观精细结构的主导地位,也表明低合金钢的基础研究已趋于成熟,以前所未有的新的概念进行合金设计。r
主要表现r
1微合金化钢基础研究的新成就。r
首先,对微合金化元素,尤其是Nb、V、Ti、及Al的溶解一析出行为的研究取得显著的成果,这些元素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形成及其数量、尺寸、分布取决于冷却过程的形变温度和形变量,而加热过程中碳、氮化物的存在及其特性表现在回火的二次硬化、正火的晶粒重结晶细化、焊接热循环作用下晶粒尺寸的控制3个主要方面。r
其二、重视含Nb微合金化钢、NbV和NbTi复合微合金钢的开发,据统计几乎占有近20年来新开发微合金化钢全部牌号的75和微合金化钢总产量的60。近几年注意到了微量Ti(≤0015)十分有益的作用,Ti的微处理不仅改变钢中硫化物的形态,而且TiO2或Ti2O3成为奥氏体晶内铁素体晶粒生核的质点,NbTi复合微合金化构成超深冲汽车板IF钢的冶金基础,还显著改善了Nb钢连铸的裂纹敏感性。r
其三,对低碳钢强化的HallPetch关系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加速冷却原理作了更深入的研究。人们十分有兴趣采用分阶段加速冷却工艺的应用,前期加速冷却用于抑制铁素体转变,后期加速冷却目的在于控制中、低温产物的晶粒尺寸和精细结构的组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