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综述
图210: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原理图
其工作过程:辅助开关S1超前于主开关S开通,S开通后S1关断。t0t1时段:S1导通,VD尚处于通态,电感Lr两端电压为Uo,电流iLr线性增长,VD中的电流以同样的速率下降。t1时刻,iLrIL,VD中电流下降到零,关断。t1t2时段:Lr与Cr构成谐振回路,Lr的电流增加而Cr的电压下降,t2时刻UCr0,VDS导通,UCr被箝位于零,而电流iLr保持不变。t2t3时段:UCr被箝位于零,而电流iLr保持不变,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t3时刻S开通、S1关断。t3t4时段:t3时刻S开通时,为零电压开通。S开通的同时S1关断,Lr中的能量通过VD1向负载侧输送,其电流线性下降,主开关S中的电流线性上升。t4时刻iLr0,VD1关断,主开关S中的电流iSIL,电路进入正常导通状态。t4t5时段:t5时刻S关断。Cr限制了S电压的上升率,降低了S的关断损耗。
图211: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理想化波形
三.软开关的发展由来、现状、未来趋势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电力电子和电源技术领域不断研制开发
f软开关技术综述
高频软开关技术,到目前为止,已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软开关拓扑结构,实际应用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最先出现的软开关的电路是零电压零电流准谐振电路拓扑结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准谐振技术得到广泛关注因为它能够通过谐振来整定电压和电流的波形使大电压和大电流不能同时出现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开关应力和功率损耗。但是它也存在自身的缺点谐振使电压峰值很高要求其大的所用的器件耐压性能好;电流的有效值很大另外它要求对脉冲频率调制变化的频率为电路设计造成了困难。软开关技术先后经历了串联或并联谐振技术(20世纪70年代)、准谐振或多谐振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ZCSPWM或ZVSPWM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期)、移相全桥ZVSPWM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期)、ZCTPWM或ZVTPWM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桥移相ZVZCSPWM技术(20世纪90年代中期)等发展阶段。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对电力电子装置的要求愈加趋向于小型化轻量化并希望能提高开关频率但是目前开关器件的频率已接近于极限并且随着频率的提高又带来了噪声污染、电磁干扰、开关应力、开关损耗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的研究仍是针对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最近的研究成果包括新型电路结构的出现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等。Chie
mi
gWa
g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功率因数校正器。这种功率因数校正器采用传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