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细则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升学比例的提高,加上社会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也逐年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源不足导致生源素质下降的局面。有的学生厌学情绪比较强烈;有的学生道德修养严重欠缺;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努力加强对学生基本文明行为的教育,让学生在中职学校这个公共生活圈中学习道德、体会道德、实践道德,使其真正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本文试从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出发,对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几点看法。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绝大部分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他们从小学开始到初中毕业的九年里,不知接受了多少堂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参加了多少回主题鲜明的班团队活动,经历了多少次社会实践活动,但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
第一,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政治功能。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高、大、空”,一提到“德育”,人们就理所当然地想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想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想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把“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德育的唯一目标,而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政治功能。其实,这完全是把德育的涵义理解片面化、狭窄化了。德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品质教育,更是对学生的道德、心理品质的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
第二、忽视了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中职学校的学生,因其年龄特点而决定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已趋向成熟,并随着人际交往区域的不断增大,对外界社会交流和了解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如果单纯地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和规范,容易使他们对所受教育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从而导致其道德观的疑虑甚至混乱,进而会感到世界的虚伪和社会的灰暗,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甚至排斥。
f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道德观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结果就有可能导致在接受教育时,出现了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对下一代则可能收效甚微现象。当今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老一套的管理模式对他们的作用十分有限。无论是哪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相对单调和枯燥,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