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转化进行研究。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家庭氛围造成学困生日益增多。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长期以来,我校广大教师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上进行了多种尝试,但由于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效果不太明显。因此,我校把学困生的转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个人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用爱心温暖学困生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学困生身上尤为明显。经
常与学困生谈心,用爱心温暖学困生,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的污染。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心着他,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对学习充满着热情,勇于战胜困难。
(二)、运用赏识教育,树立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
迹高明得多。”根据学困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充分信任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是点滴进步,也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在如此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激励他们去完善和超越自己,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树立牢固的心理基础。
我觉得教师要赏识学困生,就要从情感上去赏识他们。虽然他们有时候很调皮捣蛋,但是在教师的心中他们仍然是非常可爱的。就算他们在某些方面做错了事情,我们更多的是理解他们,宽容他们,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一些带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如“你真棒”、“你
f真乖”、“你真能干”等一些话,也可以设置一些活动情景让学困生充分的表现,获得成功,并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赏识可以使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对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困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一般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