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
3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经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四、研究目标
f1探索课内课外阅读的渠道和阅读内容,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
2开发编写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校本课程。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学校的办学特色。五、研究内容(一)小学生阅读渠道的研究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家庭合一的作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共建书香家庭。1、如何营造书香校园的研究。2、如何打造书香班级的研究。3、怎样共建书香家庭的研究。(二)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研究1、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杂志研究。2、适合学生诵读的诗文读本研究。3、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读本研究六、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2、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在“书香班级”建设过程中的操作策略,关注教师的具体阅读指导行为。3、个案法:观察记录在课内课外阅读研究实验中学生的发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