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在收入管理上,也应将财政拨入资金与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严格区分,在管理的力度上要有不同的层次,首先是管好用好国家资金。第三,事业单位的国家拨入的资金应该是财政监督的重点。国家资金是纳税人无偿对社会的贡献,它使用的正确与否是社会评价财政监督和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的审计、财政的日常监督和检查的重点应是事业单位国家资金使用情况,以保证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发挥作用。第四,国家给予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必须与事业单位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相适应。给予过大,造成浪费;预算过小,事业无法开展,造成人力、物力和技术的浪费。特别是一些为社会服务的比较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无资金保障,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甚至危害政权稳定。第五,财政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政策一定要前后一致,保持连续和稳定,不能说变就变,说改就改。第六,财政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是单一的、可行的和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的。不应该是管理内容繁杂、项目不定、没有核心。特定的财务政策应是在以预算资金为核心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并应给事业单位在其他资金管理上以一定的自主权。
2预算外资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明确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预算外资金是一种财政性资金,不能归单位所有,自收、自支、自行管理,它主要是依靠政权手段或强制措施所取得的一种收费。第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内涵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财政预算完整性原则,其最终目标应是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保证体现政府资金收支活动的完整性,并且把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性收费改为征税,或取消收费。第三,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原则,应是统一性、完整性、效率性、公开性相结合。第四,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具体对策。1建立规范的预算外资金立项、征收、管理、支出检查的综合管理体制;2建立严格的事业预算外资金立项审批制度;3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体制;4建立规范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政策和具体办法。
3事业单位的经营收支不应该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依照事业单位的定义,事业单位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国家资金。因此,一些事业单位依靠自身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进行经营活动和创造盈利已不是事业单位服务活动的一部分,而是经营性质,属于企业行为。因此,我认为,对事业单位的多种经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