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职教育中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运用与思考
作者:王彤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8期
摘要:当前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中职教育在改革前期取得一些比较重要的教学成果,但是存在着不少教学问题,特别是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存在着教师需要不断反省的教学问题。在这门课程中,对学生德育教育存在死角,学生主人翁地位没有充分得到体现,教材内容繁杂难懂和教师教学改革力度不够等教学现状,这样反而影响了施教效果,阻碍了德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为此,要求教师能够走出改革的误区,建立高效科学的课堂。关键词:中职教育;运用;思考随着中等职业教学的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人们对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给予更高的教学定位。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是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对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课程的教学主旨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心为基本观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详细介绍了我国改革三十年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成就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坚定走具有中国化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能力。一、中职教育中《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状况分析1在中等职业教学体系中对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内容大体上分为经济、政治、社会这三方面。从这些教学内容上看,经济部分所占的比重是最多的,但是在我国长期的中等职业教学过程中,一些中职学校过于看重学生的专业技巧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灌输,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相比以往的教学观念,《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授课中依然“照抄”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课堂上形成了呆板、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在相关的课程选择上没有进行有效地延伸和发展,同时对于当代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没有进行很好地了解,这样造成了《经济政治与社会》严重与现实生活的需求分离,从而降低中职教育的教学效用。2教材上内容繁多,教师没有很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甄别,而这门课程所涉及的教学门类众多,内容上也比较繁杂,这样在一方面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更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上不得不根据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课程中对于社会内容的设计并不是很精巧,社会性的内容安排不合理,同样对重点的内容教师也就只能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讲解,没有科学系统化的讲解过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