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可以达到提高资产组合预期业绩的目的,从而提高金融资本回报率。三是提高基础市场流动性。通过把金融资产中的信用风险分离出来,运用信用分层、信用增级、破产隔离等信用工程技术,改变金融资产风险收益特征,进而将其改造成可交易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四是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信用衍生品的金融交易中,第三方购买者极大地减轻金融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市场上的运行效率。二、信用衍生品发展历程及启示金融危机使信用衍生品骤然从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最快、最富创新意义的产品转变为投资者避之不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信用衍生品的出现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当时存在的存贷机构危机、大批商用按揭违约以及之后的经济衰退使银行的资产质量迅速恶化、资本充足率下降、市场流动性匮乏,从而催发信用衍生品产生。2005年,信用衍生产品出现爆炸性增长,基于资产支持证券(ABS)的信用违约互换(ABCDS)和担保债务凭证CDO(ABSCDO)就是出现在这一阶段。2006年,以20只次级房贷为抵押物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指数ABX开始上市交易,进而催发ABX的风险分块市场产生。2007年2月,市场交易正式引入参照高收益型公司杠杆贷款的LCDX指数,随之不久LCDX风险分块交易正式开盘。随着信用衍生品市场规模迅速膨胀,由于各种创新产品的交易结构日益复杂,风险转移和传递的链条越来越长,使之逐渐背离风险可控的基本原则,从信用风险管理转向纯粹的投机套利。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演变为金融危机,信用衍生品市场也遭受了严重冲击。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当局对信用衍生品市场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和调整,推进合约标准化,加强信息披露力度,并引入中央清算机制,促使信用衍生品从复杂向简单回归,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标准协议文本、增强市场透明度,尤其是中央清算机制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对手风险管理效率,降低了结算风险与操作风险。信用衍生品发展历程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我国创新发展信用衍生
f品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市场监管与业务规范我国在探索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应秉持有管理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思路,本着“制度先行、规范发展”的原则,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发展实际的监管架构,保证了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这也是金融危机后欧美各国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二)以简单产品为重点金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