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实验中学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指引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互联网在极大地方便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服务等严重危害社会的问题,尤其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少数中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进而引发暴力、色情等社会问题;网上的腐朽文化侵蚀了我们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网上的黄色流毒摧残了我们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所有这些,令人痛心,令人警醒。我们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最具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如果我们在上网时不加以抵制不良信息、不能够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就会对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的我们这一代学生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做网络时代好公民”的指引。1、与学习无关,尽量不上网。如果不是为了学习,尽量不使用网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作过调查,真正利用网络去学习的同学很少,不足10,绝大多数同学上网是为了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看小说、网上购物等。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上网,对眼睛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由于学生对游戏的痴迷,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而玩游戏时精神又高度集中,伴随着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再加上荧光屏色彩、图像的迅速变幻,不绝于耳的机器、打闹、脏话等噪声,给沉迷于其间的人的视力、听力等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青少年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不知饥渴、不分昼夜的上网,对其身体的危害不亚于大麻、白粉等毒物,这并非危言耸听。2、多用网络,书写能力退化。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第六次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称,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时代,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在退化,很多人不会写字了,提笔忘字。而在网络语言泛滥的背景之下,一些年轻人的汉语表达方式值得注意。有些中、小学生甚至过份依赖新词、热词,表达起来语无伦次。
1
f3、网络虚假信息多,不要轻信网络,更不要轻信网友甜言蜜语。网友中当然不缺乏待人真诚、友好的人。可惜的是,网络是个虚拟世界,坏人并没有标识。由于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对方的性格品德、甚至对方的性别,导致一些人交友不慎而使自己掉入对方设计的陷阱中,失物失财,甚至丧失性命,也有些则离家出走投奔网友,严重破坏家庭的安宁幸福和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同学们千万要保护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