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此题(1)是对作品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分析,可答为“‘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诗人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题(2)则是对诗作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进行分解,可答为“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则是朴实无华。”
f丙卷题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1)这首诗三、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此题(1)是要求对诗的格律进行分解,可解答为“运用了对偶修辞方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题(2)是要求对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思想感情进行分解,可解答为“这首诗写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但诗又不是纯粹的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自’‘空’凸显出山中的宁静,更透出一丝伤春的凄凉之情。”以上用分解法对诗作进行赏析,确实是便捷明了,在中学语文教学古典诗词鉴赏中的确简便易行,但这就好比庖丁解牛,要做到目无全牛,能娴熟地对牛进行分解,还必须练就丰富的经验,而经验的获得,就得不断地一次次地进行切身地体验。诗歌鉴赏的丰富经验也是在不断地一次次地鉴赏体验中成熟起来的。因此,如果我们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将上述他“体验法”和“分解法”整合起来,那么古典诗词鉴赏这个问题就会标本兼治。
主要参考文献:1、《语文月刊》2005年第78期8月1日出版
2、《名作欣赏》2005年第6、8期6月1日、8月1日出版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