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略谈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古典诗词鉴赏的两种方法“体验法”和“分解法”并阐述了两种方法各自的鉴赏效果,认为“体验法”能够不断深入地更为确切地领会诗作,“分解法”则能够将诗作分解为各个方面从而加以分析说明。主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将两种方法整合起来,以“体验法”丰富鉴赏经验,以“分解法”来提高实用性,在鉴赏问题方面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性实用性标本兼治
鉴赏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古典诗词的鉴赏,是文学作品鉴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高考全国统一卷语文卷甲、乙、丙三卷中的古典诗词题均赋分8分,比往年增加了2分,这也有力地说明了古典诗词鉴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鉴赏古典诗词呢?其方法有二,一曰“体验法”,一曰“分解法”。
先说“体验法”。梁启超读李商隐法,值得我们深刻地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梁启超坦承自己并不“理会”诗中“讲的什么事”,坦承自己“解不出来”“一句一句”的“文义”。但是,他又说:“我觉得他美”,“美是多方面的”和“含有神秘性的”。不求字句上的甚解,而领略其通体之美,得精神之享受,这才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不二法门。只取其总体上的感觉,领受,颖悟,融通,而不斤斤于字句的诠释,词义的解析,要旨的体认,典故的
f证实,宁可失之于细部的推敲而获得整体,宁可失之于枝节的深入而把握全盘,宁可失之于末端的探究而得窥完豹,读者为作品的美学意境所感动,所共鸣,所吸引,所呼应,至此,阅读的任务也就完成了,阅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古典诗词这种形象思维的艺术产品,其中那种美的神秘成分,很难说得清,讲得明。要是能够说清讲明,还有什么神秘可言。正是这种无法用语言能够表达的体验和感觉,才构成文学的灵魂,魅力。
《锦瑟》是唐人李商隐的一首名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升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天鹅之歌,约作于公元858年的荥阳,不久,诗人就在他的家乡抱恨离开人世。《旧唐书》说他“坎终生”。他一生跌跌撞撞,沟沟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