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分散的小股东的利益是有潜在冲突的,而随着管理人员股权份额的增加他们的利益将会与广大股东趋于一致。这将迫使他们积极地为企业服务,其偏离企业利益最大化倾向将会减轻。赵甜、关成尧和高浩宏(2010)在理论上证明了股权激励对高管激励更有成效。
在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分析中关于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问题中,张红军(2000)提出两者是显著正相关关系。李维安,李汉军(2006)提出两者呈倒U型关系。何凡(2009)与许建斌(2010)提出监事会人员进行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有促进作用。在股权激励比率问题上,李传琪,梁丽萍(2008)则认为股权激励水平在0至75时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孙堂港(2009)提出只有在4至7区间内,公司经营绩效与股权激励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在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实效检验的文献学习中,Je
se
和Meckli
g1976,Mehra
和Hami
d认为,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Momlk、Shleife和Vish
y(1988)认为两者呈分段线性关系或曲线关系。Mcco
ell和Servaes(1990)则认为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见之间呈倒U形而非线性关系。Kevi
JMurphy2000发现股权激励的考核标准影响股权激励的试试效果且内部激励更能激励高层管理者。TerryDWareld和Qia
gChe
g2005认为股权激励对企业盈余管理有激励作用。综上所述,国外学者由于样本差异、实证方法等客观因素,他们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他们对此问题的调查研究开始时间比较早,且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密切的相关性并非线性相关这么简单。
莫冬燕,邵聪(2010)则分析2007至2009年每年280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
f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后得出高管持股和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均呈现正相关。魏刚(2000),许建斌(2010),王秋霞,陈晓毅(2007),顾斌,周立烨(2007),潘永明,耿效菲和胥洪(2010)认为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不相关。刘永春,赵亮(2007),认为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但是从财务指标上看,这种正面效果还不明显。张俊瑞、张健光和王丽娜(2009)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财务业绩指标在一年后有明显提升,但长期资产结构并未发生实质变化。胡燕,王昌东2010提出认为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提高公司的绩效,降低系统风险,但不是对各家公司都适用。
造成观点不一致的原因与论证方式、样本数量以及经济环境等因素有关。理论论证是理想化的模型,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但又为实证检验提供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