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减料,剥夺了部分学生获取知识的权力;有财力支持的学生通过补习快速超过他们的同伴,进入高等教育,会导致被落下的学生长大后对社会产生不满和威胁。但这一观点比较偏激,学业成绩并非只受补习一个因素影响。补习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是间接的、模糊的、难以测量的。四对经济的影响不管是人力资本理论还是筛选理论,都认为教育与经济之间通过劳动力市场媒介存在正向相关性。据此推导,补习教育也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益。但也有人认为,补习活动具有“寄生”性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如果补习只为考试,就会降低学生的创造力,在长期内还会对经济发展有害。此外,研究还发现,补习教育不仅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经济,而且它还可以通过增加父母在工作上的时间,让更多妇女和大学生参加补习活动等方面来影响经济。补习对经济影响的研究目前只涉及到了成本统计,还不能通过实证研究来测算效益。但针锋相对的观点提醒政策制定者不能采用硬性“一刀切”的方法去面对补习。五、课外补习的政府政策课外补习在各国出现的成因、表现和影响均有所差异,因此政府对待补习的态度和作为也不尽相同。经考察可以发现,政府对补习的政策反应主要有以
f下几种:一严厉禁止政策某些国家认为补习的负面影响极大,因此禁止各种形式的营利性补习活动。如韩国政府在1980年曾禁止任何形式的补习Kim,2005,见Bray,2005,p.9。但事实上,实行这种政策往往并未起到作用,补习活动禁而不绝,政策又逐渐放松。在20世纪90年代,韩国又开始实行禁止政策,但2000年法院判定此举“违反宪法和人权”。可见,禁止政策在补习兴盛的国家根本就行不通,主要原因在于对补习的广泛需求的确存在。二混合型政策大部分国家对补习采取混合型政策,即对不同性质的课外补习采取不同政策。如有的国家严厉禁止主流学校的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补习,但有的也认可主流学校教师可以补习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大多数国家对非主流学校教师从事补习活动都持允许态度。我国目前对课外补习基本上采取混合型政策。三认知监管政策一些国家采取的是尽可能了解补习情况的认知监管策略。一些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在对补习采取某种监管政策之前,总是尽可能多地了解补习情况,但一般来说不会干涉补习活动。另一些国家往往采取一定的积极行动对补习进行监管。有的仅仅对补习场所进行一般的安全管理,有的则要求具备一定规模的补习机构去教育主管部门注册。四自由放任政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